正值新冠状病毒影响导致全球石油需求下降之际,再加上沙特和俄罗斯在争夺石油市场份额的破坏性竞争中都不愿妥协更是加速导致油价暴跌并创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截止3月31日,原油价格跌至17年来的最低点,今年跌幅已超过60%,导致市场受到了需求暴跌和难以处理的过剩原油的冲击,最新消息显示,无视美国当局的压力,沙特还在继续增产原油,将大量石油运往海外储存。
对此,牛津能源研究所在3月25日表示,随着油价从每桶55美元跌至不到30美元,中国原油买家可以节约每天2.5亿美元。
据海关总署3月7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年1-2月中国原油进口.8万吨,年中国进口了创纪录的5.06亿吨原油,较年高出9.5%,中国原油进口连续17年刷新纪录高位,根据计算,相当于每日进口万桶原油,进口原油花费亿美元,占其总进口额的10%以上。
据海关总署全球贸易监测分析中心和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原油综合进口到岸价格显示,3月2日-8日,中国原油综合进口到岸价格为.元/桶,较前一周下跌28.元/桶,跌幅为6.26%。
事实上,对一个经济体来说,战略原油储备量是不可缺少的经济血液,对保证经济各个部门的能源供给及稳定油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若出现石油供应中断等紧急情况下,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够用多少天?同美国、日本相比还是否存在差距,因中国的油储一直鲜有公布,这自然就引起了国际石油公司和外媒的猜测。
路透社援引国际石油组织的预估统计,美国大约可以支撑约天,德国为天,而日本则足够支撑到天,但随着美国对中东等海外石油依存度降低,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自然随之不断下降,尽管美国能源部此前试图将其出售一部分以抑制油价的上涨,根据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显示,到年初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规模将下降到4.1亿桶,比年底减少43.57%,但是目前随着油价暴跌,美国还是准备利用低油价来充补石油储备。
正基于此,最新消息显示,美国能源部已经在3月22日决定,到年6月底,为其战略石油储备购买至多万桶原油,目前,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总存储容量约为7.亿桶。
分析显示,尽管受新冠肺炎影响,中国市场原油消费需要将下降,但随着中国市场在新冠肺炎疫后复产后的乐观态度和经济数据回升,未来几年的中国买家对原油进口有可能会更多,特别是中国炼油巨头决定加快补充战略原油储备之际,与此同时,中国原油买家也一直强调进口渠道多元化。
据海关和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年1至12月中国原油加工量为6.亿吨,累计增长7.6%,但即使如此,中国似乎仍然继续以惊人速度囤积储油,事实上,早在去年因中国新建炼油厂的需求和原油储备增长推动中国继续保持全球最大进口国的需求量。
中国珠海油储库对此,路透社猜测称,中国买家一直很少提供原油流向战略储备及商业库存的数据细节,但可以通过观察来自进口及国内油田的原油总量,再从中减掉实际炼厂加工的数量来观察推算,目前中国还处在将储备提高至相当于90日进口量的路上。
巧合的是,国家能源局也在去年9月表示,中国的商业和战略原油库存均约为80天的净进口量,据路透社的推算,年第一季就可能达到90天净进口量的目标,不过中国并未明确表示到什么水平开始停止增加储备,但据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预测,到年底,中国要形成相当于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规模,同时,目前中国已经建成9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约能储备原油万吨。
考虑到,目前的低油价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未来国际油价还会逐步反弹,所以,中国相关企业已经在开始大量的储存原油,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把战略石油储备(SPR)提高到5.03亿桶,这也是中国能够储存的最大数量的指标,预计年中国的储备能力利用率将突破90%,另据伍德麦肯兹的在3月30日发表的报告中分析显示,年中国原油库存(包括战略和商业石油储备)可能将大幅增加达到11.5亿桶。
与此同时,近几年来,中国油企已经开始在全球收购和投资了大量的油气田,外界普遍认为,大部分的原油实际上是进入了战略石油储备中,另外,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为防止因美元限制而失去国外客户,数月以来,一直有大量原油储存在亚洲市场的保税仓库中,这其中就包括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把多万桶原油储存在大连的的保税仓库中以决定卖给中国客户还是其它外国客户,这为伊朗得以继续出口石油提供了一个选择。
准备前往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油轮不仅于此,中国的能源企业除了油气勘探上取得重大突破外,在油田气项目的发现和开采技术上也取得有一些新进展,据媒体3月2日报道称,中国石油勘探和开采再获重大发现,中石油部署在陕甘宁内蒙古四省区的21个油气产能建设项目,将支撑油气年产量冲刺万吨历史新纪录。
比如,据中油气集团称,该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勘探发现了10亿吨级的大油田,不止于此,近日,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中也形成了一个万亿方米的页岩气田的大油气区,另外,再稍早时,据中石油新疆油田公司发布消息称,借助新一代超稠油开发技术,该油田稠油产量突破亿吨并建成了最大的优质环烷基稠油生产基地,而优质的环烷基稠油更是被誉为石油中的稀土,是国家经济和重大工程建设的战略性原材料。
另外,中国相关能源和科研企业也在新能源领域,创下了多个全球绿色能源之最,而在世界还在争论石油产量供应链和油价之际,中国勤劳智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新能源领域正在不断实现了突破,比如,可燃冰,中国也将要正式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开采,这就意味着将用上比石油更加清洁的新能源。
紧接着,据科技日报数周前称,中国首座中等规模球形托卡马克聚变实验装置已经在河北建成,并实现第一次等离子体放电,目前人造太阳项目的新进展是,据俄卫星通讯社二周前称,预计该项目将于今年完成并投入试运营,再比如,现在全世界的核电建设都在依赖中国制造,华龙一号就是其中的代表。
同时,中国拟将用人民币大规模购买进口石油后,也将帮助加快建设战略油储的速度,然而更重要的是,此举将直接有助于对冲美元波动所带来能源进口及用油成本溢价风险,不过,现在,也存在一定争议,有分析认为,在石油开采技术提升、新的油气资源发现和新能源替代下,还是否有需要建立90天以上的战略油储规模,对此,读者朋友们怎么看?(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