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能源报
▲资料图
近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的年页岩油勘探开发推进会指出,年,全国原油产量达1.95亿吨,同比增长1.6%,连续两年产量回升。为进一步做好原油稳产增产,需要突破资源接替、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等多重难题,在页岩油等新的资源接续领域寻求战略突破,并将加强页岩油勘探开发列入“十四五”能源、油气发展规划。
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全国油气资源勘查开采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年,全国石油新增探明技术可采储量1.61亿吨,储量接替率为84.3%,未超过1,因此未来石油产量持续维持2亿吨难度不小。业内人士表示,实现增储上产,一方面需要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入,多找储量、增加产量;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投入,力争在陆上深层、海域深水、陆相页岩油等领域取得更多重大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表示,按照有机质热成熟度的高低,我国陆上页岩油分为中低成熟度和中高成熟度两大类,要实现“页岩油革命”,还需二者接续发展。中高成熟度页岩油现实性高但规模有限,中低成熟度页岩油需要地下加热转化变革性新技术,这些技术需要先导试验验证。一旦取得技术和经济突破,资源总量巨大,有望成为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的主角,预计用不太长的时间,在我国油气增储上产建设中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前景可期。
(文丨本报记者渠沛然)
上产战略选择之一
在业内人士看来,页岩油勘探开发列入“十四五”能源、油气发展规划有多重考量。
一方面,我国具备支撑页岩油商业化生产的资源禀赋。根据年自然资源部初步评价,中高熟页岩油地质资源量亿-亿吨,中低成熟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亿-亿吨,颇具勘探开发潜力。与此同时,页岩油气在我国勘探开发程度极低,是石油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美国页岩油气革命已取得成功并在全球产生深刻影响。我国页岩油资源丰富,是未来油气发展的新领域。
另一方面,未来10年至15年,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或成重要资源支撑。“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达73.5%且呈增长态势,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油气需求依然保持增长。面对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常态化的挑战。页岩油若能发挥作用,将对能源安全起到支撑作用。”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调研室主任罗佐县表示。
赵文智指出,我国原油需求增长仍处于上升期且能源实现真正转型还需要过渡期,鄂尔多斯盆地虽已发现庆城大油田并快速建成年产页岩油百万吨的国家开发示范基地,且国内部分页岩油富集地区正在积极试采,但短期内要依靠页岩油实现大幅度上产和大规模能源替代不太现实。如果中低熟页岩油原位转化先导试验组织的好,“十四五”及“十五五”期间,页岩油将有望进入发展关键期,对保持我国原油2亿吨稳产、甚至在2亿吨基础上实现较大规模上产具有重要支撑意义。
“考虑到老油田产量递减现状以及未来新发现油田品质、储量规模与节奏等,保持原油年产2亿吨应视为保持国家油气供应安全的‘压舱石’,要千方百计予以保证。虽然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远水解不了近渴’,所以,抢抓页岩油发展新机遇,既是国家能源安全需要,也是开发我国油气资源禀赋的必然。”赵文智进一步解释说。
路径明确但“路障”不少
罗佐县表示,页岩油未来发展路径基于成熟度的“由高到低”和“高低结合”,二者需接续发展。但也面临工程技术服务高端和一体化能力不足、技术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
赵文智认为,中高成熟度页岩油要实现规模开发,经济性是关键因素。单井日产量和单井累计采出量(EUR)能否覆盖成本十分重要。同时,经济性页岩油的分布还需达到一定规模,并能支撑稳产8-10年,而满足这些条件的页岩油“富集区”分布并不广泛。这类资源虽然可以依靠现有成熟技术实现有效开发利用,但总体看,成本控制仍面临亟待解决的体制改革问题,未来发展规模还不确定。
“中高熟页岩油资源总量究竟有多大,目前还有不确定性。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当成本足够低时,可动用资源规模就会大得多。但目前看,中高熟页岩油经济可动用量变化较大,产量还有不确定性,但可以肯定地说,依靠中高熟页岩油很难像美国海相页岩油那样带来原油产量的巨大变化。”赵文智进一步指出。
据了解,中低成熟页岩油发展潜力评价已得到业界普遍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