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原油 >> 原油优势 >> 正文 >> 正文

2020全球主要石油企业成绩单出炉,快来

来源:原油 时间:2023/7/18

有的实现盈利,有的巨额亏损。去年全球同行业绩怎么样?

连日以来,国内外各主要石油公司纷纷发布年财报。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油价下跌,石油需求锐减,国际石油企业无不受到重创。

然而,分析营收状况会发现,各大石油公司的业绩差距巨大,呈现出“冰火两重”的局面。石油Link统计了已发布财报的18家国内外知名油企,其中,去年盈利和亏损的企业各占到一半,有9家公司亏损,但同时,也有9家公司实现了逆势盈利。

国外企业出现大规模亏损,市场十分低迷,而国内疫情防控有力,油气增储上产持续推进。

国内来看,石油企业普遍盈利。

得益于强有力的疫情防控举措,“三桶油”及已公布财报的石化油服、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共6家企业均实现盈利,这在年的极端条件下实属不易。

中海油服和海油工程净利润实现增长,其中海油工程涨幅最大,同比增长.9%。

其他4家企业均出现净利润下滑:中国石化净利润降幅超过40%,中国石油和中海油净利润降幅均接近60%,而石化油服净利润降幅90%以上。

国外来看,国际石油巨头普遍出现大额亏损。

此次统计的12家国际石油及装备企业,只有3家(沙特阿美、俄罗斯石油公司、卢克石油公司)盈利,且净利润均出现大幅度下降。

其余9家国际石油巨头,包括bp、壳牌、埃克森美孚、道达尔、雪佛龙、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斯伦贝谢、贝克休斯、哈里伯顿等,均在年出现巨额亏损。9家国际石油巨头年净亏损数额达到千亿美元。其中,bp、壳牌、埃克森美孚的亏损额均高达亿美元以上。

年各主要石油公司无不受到重创,但综合各季度财报来看,第四季度也出现好消息,多家企业业绩回暖,为整个行业注入了希望,业内普遍对年的石油市场持谨慎乐观态度。

而疫情带来的冲击,也加快了石油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多家企业纷纷在年采取了削减传统业务开支、制定新的改革计划、实行战略重组等部署,未来必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持久影响。

去年各家企业具体业绩情况如何?全球同行们都是怎么熬过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中国“三桶油”

中国石化

营收:2.11万亿人民币(约亿美元),同比下滑28.9%

净利润:亿元人民币(约50亿美元),同比下滑42.9%

中国石化营收和净利润均下滑,但在年极为特殊的形势下,保持了盈利,全年营收约亿美元,净利润约50亿美元,在国内外同行中处于领先位置。

这一年,中国石化上游板块稳油增气降本工作成效显著,成本进一步下降,天然气储量大增,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渤海湾盆地取得了一批新发现。而非油业务也实现逆势增长,利润大涨15.6%。

中国石油

营收:1.93万亿人民币(约亿美元),同比下滑23.2%

净利润:.1亿元人民币(约30亿美元),同比下降58.4%

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石油业绩下滑,净利润下降幅度接近60%,但总体上保持住了平稳受控运行。

中国石油在财报中表示,其年的经营业绩好于预期。国内油气当量产量.7百万桶,同比增长4.8%,天然气占比继续提高,达到47.2%,油气结构进一步优化。勘探与生产业务实现经营利润.9亿元人民币。化工业务方面实现经营利润.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

中海油

营收:.72亿人民币(约亿美元),同比下滑33.5%

净利润:.56亿人民币(约38亿美元),同比下滑59.1%

年,中海油净利润下滑幅度较大,接近60%,但仍然保持盈利。

我国实施的增储上产计划在年并未因疫情而中断,反而持续推进,成果颇丰,尤其是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取得了亮眼成绩。中海油年储量产量再创新高,共获得16个商业发现,包括渤海海域的垦利6-1、渤中13-2两个亿吨级油气田,南海东部海域的惠州26-6中型油气田,圭亚那Stabroek区块的三个新发现等,证实储量再创历史新高。

中海油去年通过推进降本增效,成本降至十年新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推进,也有效拉动了相关油服装备产业。

国际石油巨头

沙特阿美

营收:约亿美元,同比下降30.5%

净利润:约亿美元,同比下降44.4%

沙特阿美是国外石油巨头中,少数几个在去年实现盈利的企业之一。

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全球原油需求萎缩影响,沙特阿美平均产量大幅下降,年其平均原油产量为万桶/日,同比下降30%。

财报中称,由于原油价格低迷、销量下降,炼油和化工利润率持续走低,沙特阿美年利润大幅下滑44.4%,但仍实现亿美元的净利润,是全球上市公司中收入最高的公司之一。

年公司的资本支出同比下降18%至亿美元,但沙特阿美预计,伴随着年石油需求和价格回升,公司预计今年的支出为亿美元。

bp

营收:亿美元,下滑35.07%

净亏损:.5亿美元,年为盈利40.26亿美元

年,BP的经营状况受到疫情猛烈冲击,营收下滑,全年净亏损数额超过亿美元,而这也是近10年来BP公司的首次全年亏损。

而与此同时,BP公司也正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推动能源转型。年BP宣布,未来10年公司将重塑业务,从专注于生产资源的国际石油公司转变为专注于提供解决方案的综合性能源公司。未来10年,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气日产量计划将至少减少万桶油当量,相当于在年的水平上减少40%。

壳牌

营收:.96亿美元,同比下滑47.97%

净亏损:.8亿美元,年为盈利.42亿美元

壳牌年利润跌至20年来最低,全年净亏损数额超过亿美元。

年,壳牌调整后收益为48.46亿美元,同比下滑70.56%,而年为.62亿美元。

去年3月,为应对疫情阴云笼罩下的市场环境,壳牌就决定年将运营成本削减40亿美元,并将资本支出从亿削减至亿美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能源转型需要,壳牌实行了严苛的财务紧缩举措,筹备大手笔战略重组。

埃克森美孚

营收:.02亿美元,同比下降31.5%

净亏损:.4亿美元,年为盈利.4亿美元

年,埃克森美孚同样亏损额度较大,达到了.4亿美元。

这一年埃克森美孚宣布了裁员计划,未来两年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员工约1.4万名,以进行优化重组,改善公司成本结构。而这既是应对经营压力的自救手段,也是促进公司经营效率升级的需要。

数据显示,虽然埃克森美孚近10年员工人数呈逐年减少态势,但油气产量保持稳定。新冠疫情和油价暴跌,加速了国际石油巨头提效升级的步伐。

道达尔

营收:.85亿美元,同比下降30%

净亏损:72.42亿美元,年为盈利.67亿美元

年,道达尔制定了削减投资支出、控制成本的计划,并实施了大规模的资产减记,净亏损72.42亿美元。

在去年全球行业低迷背景下,道达尔是少有的未进行大规模裁员的国际石油公司。

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能源公司转型,道达尔首席执行官PatrickPouyanne在财报中表示,将在今年向股东提议,将公司更名为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支持公司向碳中和过渡。

雪佛龙

营收:.92亿美元,同比下降35%净亏损:55.61亿美元,年为盈利28.45亿美元

相较其他国际石油巨头,雪佛龙年亏损额度相对较少,净亏损55.61亿美元。

这一年,雪佛龙资本支出同比大减35%,出售了阿拉巴契亚地区在内的多项油气资产,并实行了规模较大的裁员计划,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人,削减预算,降低成本,应对疫情期间需求疲软带来的油价暴跌冲击。

相比于一些欧洲石油公司步伐较大的低碳转型计划,雪佛龙仍然更为重视其石油主业,年收购了美国独立能源公司来宝能源(NobleEnergy),被视为行业抄底的主动举措。

俄罗斯石油公司

营收:亿卢布(约亿美元),同比下滑33.6%

净利润:亿卢布(约22亿美元),同比下滑79%

俄罗斯石油公司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原油产量排名仅低于中东两大巨头沙特阿美和伊拉克国油。年俄罗斯石油公司利润大幅下滑,但仍然实现了一定的盈利。

面对油价下跌,该公司同意削减石油产量。年俄石油和天然气凝析油产量为5.13亿吨,同比下降8.6%,其中,俄罗斯石油公司生产1.8亿吨。

近日,俄罗斯石油公司提出了一项到5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成为俄罗斯第一家做出此类承诺的公司。

卢克石油公司

销售额:亿卢布(约亿美元),同比下降28.1%

净利润:亿卢布(约1.9亿美元),同比下降97.6%

受OPEC+协议影响,卢克石油公司同样削减了石油产量。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石油和成品油价格下跌及产量下降,卢克石油公司财务业绩大幅度下滑,年公司利润亿卢布,而年仅为亿卢布。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

营收:亿林吉特(约亿美元),同比下滑25.6%

净亏损:亿林吉特(约50亿美元),年为盈利亿林吉特

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也在年业绩亏损,下降幅度较大。但由于第四季度石油价格适度回升,LNG销量增加,业绩有所改善。马石油在财报中表示,仍保持谨慎乐观态度,并希望涉足新能源领域。

油服工程装备企业

斯伦贝谢

营收:亿美元,同比减少28.3%

净亏损:亿美元,年净亏损亿美元

国际油服巨头斯伦贝谢去年亏损严重,前三季度累计亏损额度高达亿美元,尤其在一二季度中,分别亏损了74亿美元和34亿美元,利润、营收均创下近年来的新低,业绩堪忧。

但第四季度行业开始回暖,斯伦贝谢实现年内首度盈利,全球营收55亿美元,利润3.74亿美元。

贝克休斯

营收:.05亿美元,同比减少13.14%

净亏损:99.4亿美元,年同期为盈利1.28亿美元

贝克休斯去年同样大额亏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降低成本、缩减开支,实施了涉及金额18亿美元的重组计划,调整业务规模,并在年基础上削减20%以上净资本支出。

贝克休斯前三季度亏损高达百亿美元,随着石油市场逐渐复苏,四季度也实现了扭亏为盈。全年营收.05亿美元,净亏损99.4亿美元。

哈里伯顿

营收:.45亿美元,同比减少36%

净亏损:29.45亿美元,年同期为亏损11.31亿美元

国际三大油服公司年的日子都不好过,哈里伯顿同样在前三季度经历了巨额亏损。但其第四季度的业绩同样较为可观,虽然依旧录得2.35亿美元的亏损,但营收达到了32亿美元,超出了业内此前的预期。

石化油服

营收:.73亿人民币(约亿美元),同比下降2.6%

净利润:.80万人民币(约万美元),同比下降91.4%

石化油服在年的艰难环境下实现盈利。

这一年,石化油服全年累计新签合同额人民币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3亿元。

年,伴随着新冠疫情遏制及经济恢复,国际油价回升,油服行业正走出低谷期,日渐向好。在国内市场,“三桶油”实施勘探开发七年行动计划,将持续加大上游资本支出,利好国内油服市场。

中海油服

营收:.59亿人民币(约44亿美元),同比减少7.0%

净利润:27.18亿人民币(约4亿美元),同比增长8.0%

年在疫情和油价波动叠加压力影响下,全球油田服务市场受到重创。但得益于国内增储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大背景,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成果丰硕。

中国海油年实现国内海上原油增产万吨,占三大石油公司国内增量的80%以上,国内工作量有一定的保证,中海油服也交出了一份在同行中较为亮眼的成绩,净利润27.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

海油工程

营收:.63亿人民币(约27亿美元),同比增长21.43%

净利润:3.63亿人民币(约0.55亿美元),同比增长.9%

海油工程的净利润在全球同行中并不高,但增长速度极快。

海油工程在财报中表示,年,海洋油气工程行业呈现“外冷内暖”局面,境外海洋工程行业受到疫情冲击和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影响,呈现十分低迷态势。而中国境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海洋油气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10+1”海上油气田项目建设使得公司工程量持续增长,建造工作量超过历史峰值。年,公司克服压力,提前完成“10+1”项目建设,流花16-2油田提前投产,陵水17-2深水项目追回进度并实现进度超前,深水工程建设能力取得明显进步。

全年累计运行51个项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43%,净利润也扭亏为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石油Link,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邮箱:hz

people-energy.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