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月
对于车主来说,恐怕最关心的就是油价的涨跌了。目前国内油价呈现“14涨4搁浅3跌”的走势,下一次的调整周期为11月19日24时,新一轮油价调整或将迎来下调,油价在周期统计内累积下调幅度达80元/吨,较前一个工作日小幅再降5元/吨,折算为0.06-0.07元/升,按50L油箱计算,加满一箱油可以节省3元。若未来几个工作日,能保持在下调区间,本轮油价调整或将有机会迎来年内“第4次”下调!
我国是石油的使用大国,且大部分石油都是依赖进口。年1-7月进口原油数量为万吨,其中7月进口量为.3万吨,每吨石油原油进口均价.7元,同比增长26.8%。值得一提的是,1-7月进口量同比下降5.6%,8月份时,进口额度达到4,万吨,同样比之前呈下降状态。
按照中介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国内石油储备一定过剩等因素影响,进口量开始下降。在进口量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出口配额却明显增加,这种“操作”,令很多人都是一头雾水。
要知道,中国出国的石油和进口石油是不一样的,中国进口的是石油原油,即未经精炼加工的原油,但是出口的,却是已经经过提炼加工的成品油。年1-8月,成品油出口达到万吨,其中8月的出口量达到万吨,每一吨平均出口价格为.77万美元。
之所以我国会出口一些成品油,是因为“供应过剩”,年,商务部调整的成品油出口配额为万吨,同比增长3.55%;到年,首批出口成品油配额为万吨,同比增长5.36%,由此可见,我国成品油规模仍面临供需过剩问题。除了产能过剩,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以“低价”进口原油,将其炼制成成品油之后,再将多余的产能出口赚取外汇。
很多人表示,这显然是个赔本买卖,本来我国的石油就比较稀缺,也许自己都不够用,如果再往外以低价格出手,简直就是当“冤大头”。专家对此表示,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其他国家以“批发”的方式购买成品油,所以价格也会相应下降,而且全球出口成品油的国家数量并不少,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需要适当调低价格。
简单来说,进口是因为国内的石油不够用,且进口油的成本低于国内油田的开采成本;又因为国内成品油产能过剩,出口可以赚取外汇。成品油出口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亏本交易,而是十分正经的生意,大家之所以误会这件事情,主要还是没分清我国进口与出口的油,其实并不是同类产品。
那未来石油会枯竭吗?
过去有很多“石油枯竭论”,不少人都提出未来石油资源会枯竭,甚至在年,俄罗斯高管还直言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将在28年内耗尽。显而易见,很多人坚信“石油枯竭”,毕竟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也许有一天,我们的石油就会用光。
而且受年疫情影响,导致全球石油产量有所下降,根据国际数据显示,年全年石油产量同比下降5.3%,仅为42.47亿吨。对此,伍德麦肯兹数据预测,全球石油市场或将在年左右出现供应紧张。
那么中国应该紧张吗?就目前局面来看,不必过于担心。根据《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显示,年我国的石油储量为9.6亿吨,年再次新增石油储量11.2亿吨。而且,中国还有很多未开发的油田,如果将它们一一开采,中国的石油储量将进一步增加,所以“石油枯竭论”是毫无根据的。
年6月,国家在塔里木河南部发现储量10亿吨的特大型油田;没想到在21日,又在鄂尔多斯盆地再次发现储量10亿吨的超大型油田。8月28日,石油又添好消息,古龙页岩油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已探明石油储量多达12.68亿吨。油田被发现后,近几年的石油产量会得到提高,多多少少对石油需求缺口是一种弥补。
同时,塔里木盆地的10亿吨石油资源是现存最大、最深、难度最大的挥发性油气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家掌握了石油勘探技术。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或许还会发现更多十亿级别的油田。
事实上,我们也不必太担心石油的枯竭,毕竟在我们有生之年,可能还见不到“石油枯竭”之日的来临。而且,为了保护环境,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我国正在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或许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未来会有可以“替代”石油的资源出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7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