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连续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因此呈现“十涨一跌”的格局。
自6月14日成品油最新一次上调之后,年至今,柴油、汽油每吨累计提高元和元;92号汽油、95号汽油分别每升上涨2.13元和2.26元。
以50L油箱的家用汽车为例,现在较年前,加满92号汽油,一箱多花费元左右。
有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性问题:6月14日价格调整时,对应的国际原油价格是美元/桶,江苏地区92号汽油价格调至9.29元/L;下一个调价窗口是6月28日,倘若这期间国际原油价格跌到40美元/桶,那么油价会不会回到当年40美元/桶时对应的5.84元/L?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要对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有所了解:
一,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指导价格由谁说了算?油企吗?不是,定价依据的是发改委制定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该调整机制后经几次修改,目前基本内容大致如下:
1,国内成品油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不过是“有条件”的挂钩,而非实时挂钩;
“定价机制”的颁布就是为了实现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挂钩,但并非实时挂钩,车主朋友可能发现了,同一油号,大概以15天为一个周期,周期内无论国际原油价格涨或者跌到什么程度,价格都维持不变。
这就是“有条件”的挂钩,说白了就是每10个工作日为一个调价周期,只有在调价窗口开启时,才可能进行价格调整。比如上次调价是6月14日,下次调价是10个工作日之后的6月28日。
2,以国际上三种原油价格的加权平均数为参考;
国际上,不同市场上的原油价格是不同的,为了避免失真,“定价机制”选取布伦特、迪拜、米纳斯三个市场原油价格的加权平均数为参考,以10个工作日内加权平均数的涨跌为国内油价的涨跌依据。
比如,假设第一次调价时,国际原油价格80美元/桶,到第二次调价时,三大市场加权平均数来到了美元/桶,那么国内成品油价格就会上调;反之,跌到了50美元每桶,价格就下调。
当然,出于节约社会成本的考虑,当三大市场国际原油加权平均数较上次变动不大时,调价就会“搁浅”,即不涨也不跌;具体来说,当每吨原油价格涨跌不足50元时,计入下次调价叠加或者冲抵。
3,设置40美元/桶的地板价和美元/桶的天花板价;
这一点与上文所说的“有条件”的挂钩类似。大家都知道,原油是工业之血液,其价格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既有可能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也有可能受全球供需关系的影响,还有可能受地区冲突的影响,价格高的时候“一飞冲天”、价格低的时候“一落千丈”。
那既然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钩国际原油价格,难道会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涨跌而大幅上涨或下调吗?
其实不是,为了避免国内油价出现较大幅度的涨跌,“机制”规定了40美元/桶的地板价和美元/桶的天花板价,说得更直白一些,当原油跌破40美元/桶的时候,为了保护油企的利益,依然视为国际原油价格是40美元/桶;同样,当原油价格突破美元/桶的时候,为了让大家都加得起油,依然视国际原油价格为美元/桶。
这就是为什么最近几年油价高的时候也突破不了10元、低的时候也跌破不了6元的原因所在。
二,若6月28日国际原油价格跌到40美元/桶,价格能回到5.84吗?首先肯定一点,如若6月28日原油价格真能跌到40美元,那么国内成品油价格必然下调,因为已经较上次的美元出现了80美元/桶的跌幅,按照“定价机制”的逻辑,需要在40美元/桶的基础上重新定价。
但是,前些年原油价格每桶40美元的时候,对应的油价是5.84元/L,现在还会调到5.84元吗?
答案是不会,在“定价机制”的基础上,发改委同时要求实施“最高零售价格”,即加油站可以在“最高零售价格”以下零售成品油,但不可以突破最高零售价。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民营加油站现在售价有7元多、8元多的原因,这是“以价格取胜”的合法市场竞争。
而“最高零售价格”是如何制定的呢?除了“定价机制”起作用之外,最高零售价是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上流通环节差价来确定的。
“最高零售价=出厂价+流通环节”,这也就决定了当原油价格跌到40美元的时候,油价不可能回到当年的5.84元,因为无论是运输、人工、提炼、储存还是材料价格、建设成本、维养成本,都较前几年有了明显的上涨,在此背景下,一定会比5.84元高的,可能是7元+吧。
这就像是一块蛋糕的定价,纵然小麦、奶油价格降了,但人工成本涨了更多,再也回不到前些年的价格了。
写在最后:综上,了解了国内成品油的定价机制之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原油价格跌到40美元,国内成品油价格会随之调低,但不会跌到前几年的5.84元/L,这是因为各项成本都在增加,最高零售价也会水涨船高。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