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是清泉根据自己在11月8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石油贸易大会”上的专题发言整理而成,并做了一些延展和补充。
当前,我们面临的外部形势可以用“四期叠加”来形容,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叠加世纪疫情持续发酵,再叠加二战以来欧亚大陆上爆发的最为严重的地缘政治危机(乌克兰危机),还叠加三百年未有之能源大转型(从人类18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煤炭并进入工业社会开始)。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对全球能源格局的影响,应该说是颠覆性的。
乌克兰危机下的全球地缘政治态势已发生显著变化,能源成为美国、欧洲、俄罗斯和中东斡旋博弈的重要筹码,全球油气贸易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主要体现在四个“变”。
第一,供给侧结构之变。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和俄罗斯作为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国,作为全球油气市场供给侧的主要玩家,它们的地位此消彼长。美国作为强势崛起的天然气出口新秀,正在加快赶超卡塔尔、澳大利亚、俄罗斯等老牌出口国,在全球天然气供应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截至10月,美国LNG液化能力已达万吨/年,超越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第一大液化生产国。1-10月,美国LNG出口量万吨,同比大幅增加17%,基本追平卡塔尔、澳大利亚。与此同时,美国石油产量和出口量创出新高。1-10月,美国原油出口量万桶/日,同比增长18%。
另一方面,俄罗斯上游生产和出口被大幅压减。由于对欧洲管道气(比如北溪-1管线)出口急剧下降,上游生产被大幅压减。1-9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天然气产量亿方,同比减少17%,降幅达亿方。预计全年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同比下降约亿方左右。与2月相比,9月俄罗斯通过海运出口到欧洲的原油下降万桶/日。俄对欧的管道油出口目前已下降至不足30万桶/日的水平。
俄罗斯与欧洲近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欧亚大陆规模最大的油气流在地缘政治冲突下即将彻底中断。
第二,价格机制之变。一直以来,我们认为美欧国家崇尚自由市场经济,不会强制干预公平买卖和交易价格。然而,这次在“政治正确”的裹挟下,美西方开始对俄罗斯油气等大宗商品的出口价格设置上限。9月初,七国集团(G7)在美国的主导下,对俄罗斯石油价格设置上限达成协议,实行限价机制,并于12月5日开始实施。10月5日,欧盟批准了最新一轮对俄制裁草案,其中包括备受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5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