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启阳路4号
出品
文
凤凰网财经主笔易典
图注:年美国大萧条时期,工人倾倒卖不出去的牛奶
年大萧条时有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奶农往河里倒卖不出去的牛奶。
年,牛奶变成了石油。
从每桶一百多美元的“液体黄金”,到一文不值还要倒贴钱,油价在年经历了过山车。
北京时间4月21日,油价再次创造了历史。当日凌晨,美国西得州轻质原油5月原油期货合约(NYMEXWTI5)结算价收报-37.63美元/桶,历史首次收于负值。这是自年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上市以来,录得的最低石油价格。
负油价震惊世界,意味着石油卖家宁愿“倒贴钱”出售给卖家,油运和存储成本已经超过了石油本身的价值。
负油价意味着什么?是否说明全球大萧条已经来临?中国该如何把握前所未有的低油价利好?带着这些疑问,凤凰网财经深度对话全球能源行业顶级专家、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兼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刘科院士。刘科院士于90年代初在纽约市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加入当时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记者注:在埃克森和美孚合并之前),曾在美孚、壳牌合资公司等多家跨国石油公司工作,深度追踪研究石油与能源30余年。
刘科院士谈石油战:中国百年一遇的机会满打满算有8个月时间)
图注:全球能源行业顶级专家、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院士
刘科院士提出了一些颇有创意的建议:
“建议国家正在推进的新基建项目应包括扩建一批战略储备油库,把沿海地区的地下岩洞尽快转建为战略储备油库,在油价便宜时尽量储备,越多越好”;
“中国应存够半年的原油进口量(约2.5亿吨)应对特殊事件”;
“建议国内一些高成本的油田,如果停产成本不好,就先停下来。没有挖掘的石油还是留在自己的国土上,可以给子孙后代多留点。”
乍听觉得异想天开,细想下来颇有深意。
(为保证阅读顺畅,以下为第一人称叙述,原文有删减)
01
为何要“贴钱”卖油?
首先要明确的是,“负油价”指的是期货合约,而不是现货石油。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期货就像期房一样,指现在付钱但是未来某个时间才能拿到的货物。
这次出现负油价的是年4月份交付原油的价格。在4月份之前大家都只需要在纸面上进行交易。到了4月21号的时候,仍然持有这个合约的投资者就会收到实际的货物,也就是原油。但交易期货的并不仅是需要石油的实体企业,还有各类的投资者。他们并不想拿到一桶桶原油,只是想赚石油价格上涨的钱。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一定要在交割之前把合约卖给别人。
如果不能及时卖出,一旦收到了石油但找不到买家,投资者就要付出一笔不菲的存储费用。现在由于石油价格下降,大家都在储存石油,所有的储油装置包括油轮和管线都储满了油,这就让平时就很昂贵的存储费用更加昂贵。
因此,到了交割的前一天,大量持有原油合约的投资者都在出售这一合约,而市场上并没足够的人去买入,就导致这一合约的价格瀑布式下跌,甚至变成了负值。
对于这些卖出的投资者来说,只要负价格卖出合约的损失小于运输和储存石油的价格,就可以减少损失。因为石油又不是牛奶或者是矿泉水,可以随便倒入河中;将石油随意排放是会面临巨额罚单的。
负油价本质是一个金融现象。
而且这次跌成“负油价”的是WTI(WestTexasIntermediate),中文翻译是西德州中级原油。这种油一般内陆储存,距离可访问的油仓库大概有英里左右的距离,储存运输成本比较高。
相比WTI,布伦特属于技术性原油,(油井)近海或接近港口,可以通过油轮运输。现在布伦特基本还是保持在20美元的现金成本左右,还是能够保持一定的价格。
02
负油价的根本原因?疫情
油价跌到这个地步,归根结底是因为疫情。
一个月前,我在采访时说到油价,当时谁也没想到全世界疫情会到如今这个程度,没想疫情会以这样的速度和规模蔓延到全世界。
刘科院士谈石油战:中国百年一遇的机会满打满算有8个月时间)
如果只是国内疫情,那可能影响的只是国内部分航线停飞。而现在全世界的飞机都停飞了,大家都在家隔离,不开车了,游轮和很多船运也停了。
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一次疫情对油价的影响甚至大于世界大战。在世界大战时,不仅战场上的飞机、军舰、坦克需要油,后方的军工厂生产对原油需求量都很大。而现在,世界是第一次出现大家都宅在家里,车不开,飞机不飞,工厂停动的情况。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情况。
油价何时能恢复?这完全取决于疫情的控制。什么时候大家能恢复正常的复工复产,工厂开起来,飞机飞起来,汽车开起来,石油的消耗量起来,油价就有望恢复。油价绝对不会永远处于这种历史低位。
所以现在油价的核心是对疫情的判断。我的基本一个判断:武汉从封城到解封花了76天时间,美国纽约等国外疫情中心“走出来”可能时间稍微长点,但不会长特别多。
武汉的76天是一个参考数字,国外可能长点,但不应该是截然不同。不会说武汉花了76天,而纽约要花天。当然各个国家存在文化、体制、社会制度的差异,但人性本能都是一样的。
人都怕死,每个人在疫情极端情况下,都会保护自己。
03
为何不能停止产油?
石油生产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从地下开采到油轮运输,从炼油厂到加油站,这是一个连续流动的链条。现在疫情按下了暂停键,需求有限,石油卖不掉,而油厂、贸易商的储油设备是有限的。现在所有的储油设备、油罐、甚至输油管道都存满了油。
这条链条能停掉吗?不是不能,但是一需要时间,二需要成本。
有人说油价都为负数了,还不如停止产油。我们要注意,首先,负油价是一个期货的概念;其次关油井需要时间。而且每关闭一口油井都是有成本的。有些生产商觉得,宁肯付点钱,把期约这几天的富余原油处理掉。
中东的高产油田都是是高压油田,自动往出喷油,停产需要“压井”才能停下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成本、一定的操作,不是说你现在随便把阀门一拧毫无成本它就能停下来。
负油价时代,石油公司是否会关停油田,还取决于各个公司对疫情的判断。有的石油公司可能担心,我好不容易费了功夫关停了油田,结果疫情过去了,石油需求又慢慢恢复了,又要花时间和成本恢复生产。
目前中国内陆的油田大部分都是高成本油田,按照现在的超低油价来看,目前产油肯定是亏钱的。
对于国内这些高成本油田,我觉得如果现在有条件能停下来,还是应该鼓励停下来。现在进口原油这么便宜,何必自己生产劳民伤财。没有挖掘的石油还是留在自己的国土上,可以给子孙后代多留点。
04
沙特、俄罗斯懵了,美国放“大招”
人算不如天算。当初沙特,俄罗斯和美国谁也没预料到疫情发展到这个程度。
三月这一轮的油价暴跌主要是由供应端无法达成减产协议造成的,沙特和俄罗斯两大产油国打起“价格战”。四月的油价暴跌主要是由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大部分地区经济停摆,由需求不足引发的。
4月12日,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当天达成石油减产协议,将从5月1日起日均减产万桶,将全球石油供应缩减20%。这次减产幅度堪称史上最大,是上一次年创纪录减产幅度的数倍。
虽然沙特和俄罗斯谈判这么艰苦,最后也只是达成每天减产不到万桶,但现在根据最新国际能源署的预测,4月份的原油需求将比去年同期减少万桶。需求量的下降远高于供应量的下降。可能未来等减产到万桶,价格才能稳定下来。
现在油价这么低,各个国家都在囤油。但现在不管是炼油场还是航油基地,油库、油轮甚至输油管道都储满了。存储空间是有限的,除非我们能建新的储油基地。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油价的下跌将是非常短期的,现在是购买原油的大好时机,希望美国国会能给予支持。同时也正在研究将至多7万桶石油纳入战略石油储备,将考虑停止进口沙特石油。这个做法非常厉害,你(沙特)不愿意减产,我现在不进口你的油。沙特的油卖不出去,相当于倒逼欧佩克减产。
美国的“高招”是我自己生产的石油用不了就储存起来,储油罐满了,沙特的石油不买了,沙特自然会想办法减产。而一旦减产,供需关系会恢复平衡,油价就会恢复了,而且这个恢复速度会很快的。
05
中国该如何“抄底”?
其实我在三月份就有一个想法:中国基建能力非常强悍,当时医院的速度,把沿海的岩洞尽快转成战略储备油库,把全世界油轮运过来的油尽量往里面灌,这是一个绝佳的赚钱机会。中国一年要进口5亿吨原油,应该趁低油价的时候能买多少买多少。
之前有媒体报道,我们派了84艘油轮出海拉油,84艘油轮能拉回来万吨油,相比中国每年约5亿吨的原油进口量是杯水车薪。而且目前的原油储存能力有限,大部分已经都存满了。
当然从基建角度考虑,要保证这种地下岩洞不能泄露,要做一定的处理。密封、防火都要做好。比如说地下岩洞周围的密封地质,先要开始灌水,看水漏不漏,而且储存石油还有很多的技术挑战,因为这个油库肯定是超大体积量的。但如果我们医院的力度,相信能尽快完成。
我和石油界一些专家聊过这个问题,有人会说:你花了一大堆钱,好不容易建成(油库),油价可能又上去了。
但我认为,油价还会低迷一段时间,而且中国的战略储备油级别还是不够的,多储一点没坏处。中国一年的石油进口量高达5亿吨,我们至少可以储备够整个国家至少半年用的油2.5亿吨。储备半年的进口量对特殊时期和特殊情况是非常有好处的。
除了建立油库,现在中国还可以用一些金融手段,例如在公开市场多买一些比较优质的石油公司的股票。至于期货合约,买期货的风险太大,上下波动太剧烈。这两天期货价格猛跌,但埃克森-美孚石油的股票并没怎么跌,还是比较稳的,说明投资者对这一类优质石油公司的长期价值还是看好多的。
整体来说,低油价对中国来说当然是好事。国内原油近70%都是靠进口,每年进口量5亿吨(相当于35亿桶,1吨大约7桶油),油价从70美元/桶降到20美元/桶,一桶省了50美元,5亿吨相当于节省了亿美元。
当然,对于中石油、中石化这种石油企业,必定利润大降。因为中国的油田基本都是高成本油田,在目前油价生产肯定是亏钱的。正如我前面说的,这种时候有条件停就应该停下来。
年过了不到一半,但已经刷新了无数的历史。
所谓“危机”,危险背后必定蕴藏着机遇。油价暴跌引发了沙特、俄罗斯与美国的纷争,却也为中国节省了近亿美元。百年难遇的低油价机遇我们能否抓住?最终结果如何?这些还需留待时间来解答。
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不要浪费一场危机(Neverwasteagoodcrisis)。”
愿世界如他所愿。
来源:凤凰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572.html